海水稻耐盐碱抗贫瘠可缓解水地粮三危机
发布时间::2016-12-13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12月10日,由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武汉海稻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海水稻研究与应用研讨暨武汉海水稻生物技术研究院成立大会”在汉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美国加州大学李新明博士、海水稻发现人陈日胜及全国各地的海水稻研究专家学者等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上,李新明汇报了前期开展海水稻全基因组测序、转录组表达、遗传进化等系统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情况。长江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天津农科院作物所、福建省农科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荆楚种业的专家分别介绍了对海水稻耐盐碱阈值探讨、耐盐碱机理研究、盐碱地改良效果研究、利用海水稻开展杂交育种等方面的进展情况。
  在下半场论坛中,张启发说:“海水稻的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耐盐碱,实现盐碱地上种植,将我国的水稻种植带予以扩充,是了不得的贡献”。张启发表示,在海水稻研究方面,大家要努力做好,希望在中华大地上,也希望在世界上都能够种上以中国人发现的海水稻资源所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
  朱英国表示:“将抗旱、抗盐、抗盐碱和农村生产进一步结合起来实现耐盐碱的目标;将海水稻的性状和我们的‘红莲'系进一步结合起来以实现杂交优势;从国内到国外,进一步扩大盐碱地区的高产优质。”如果将我国沿海滩涂和内陆盐碱地变成粮食生产基地,不仅可提高我国粮食供应能力,还能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物育种技术创新与集成国家重点实施室主任周发松博士也认为海水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生态实践价值。“发现了高耐盐碱的水稻品种,能够在盐碱地上种植,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这次海水稻研讨会列出的规划带给我们许多支持和帮助,希望以后能够进一步合作。”周发松强调。
  经过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作为一种新的物种资源,通过对其耐盐碱、抗病虫、抗落粒和抗贫瘠等功能基因的挖掘与应用,对有14.8亿亩盐碱地的中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发展海水稻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人类水资源、可耕地和粮食三大危机。科技界一定要通力合作加快做好海水稻研究。
  与此同时,大会举行了“武汉海稻生物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这标志着各界携手共同搭建起“科企合作、协作攻关”的海水稻研究平台,海水稻研发产业链正式落户武汉。
  区别于传统水稻,海水稻是耐盐碱高产水稻,能够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盐度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据统计,我国1.34亿公顷耕地中,盐碱耕地达67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5%。此外,我国还有9913万公顷的盐碱地资源,海水稻将使耕地总面积增加81%。
【打印本页】【加入收藏】【关  闭】
主办:江苏省365最新备用网址
主办单位:江苏省365最新备用网址 承办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粮食行业协会 电子信箱:yclsj666@163.com
备案号:苏ICP备09042975号 技术支持:南京南大尚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